小江医考网

标题: 小儿哮喘 [打印本页]

作者: 淡然    时间: 2017-11-13 17:05
标题: 小儿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不同地区和种族的患病率有很大的差别,发达国家通常高于发展中国家,城市高于农村。小儿哮喘患病率从0-30%不等。哮喘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据国际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性基本研究(ISAAC)组1998年调查,英国学龄儿童哮喘发病率由1989年的10.2%上升至1996年的20.9%。美国17岁以下儿童哮喘患病率在20世纪80年代由原来的3.2%增高至4.3%,1997年达到5.7%。2000年调查显示,我国城市0-14岁儿童哮喘,平均患病率为0.5%-3.33%,1990年为0.11-2.03%,十年内儿童哮喘患病率平均上升了64.8%。
疾病简介: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核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 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发病原因:
哮喘病因复杂,危险因素很多,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致发病。本病多为多为多基因遗传性疾病,约20%病人有家族史。多数患者有婴儿湿疹、过敏性鼻炎或和食物(药物)过敏史;部分患儿伴有轻度免疫缺陷,如IgG亚类缺陷病、补体活性低下等。发病常与环境因素(过敏原吸入、感染、环境污染、香烟暴露等)有关。
病理改变:
自80年代以来通过纤维支气管镜以及对支气管粘膜活检的病理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及生化免疫学研究,认识到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疾病的本质。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广泛性气流受限、气道狭窄,是产生哮喘临床症状的重要基础。
1)气道粘膜中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等。上述炎症细胞能合成并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组胺、前列腺素及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等,均可引起气道炎症。
2)气道上皮损伤与脱落,纤毛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坏死。由此引起气道高反应性。
3)气道壁增厚,粘膜水肿,胶原蛋白沉着。
4)气道粘液栓形成:哮喘患者的粘液腺体积增大近2倍,气道炎症使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炎症渗出造成气道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物增多、粘液滞留,形成粘液栓。
5)气道神经支配:局部轴索反射存在于气道,传入纤维的刺激引起神经肽类释放,可刺激气道平滑肌收缩,粘膜肿胀,粘液分泌增加。6)哮喘患者的气道平滑肌存在功能性改变及缺陷,亦是气道高反应性的一个原因。
发病机制: 
哮喘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某些环境因素作用遗传易感个体,通过T细胞调控的免疫介质释放机制(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作用于气道产生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同时气道结构细胞特别是气道上皮细胞与上皮下基质、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同样加重了气道炎症反应;气道神经调节的异常也参与了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的产生。
临床表现:
症状: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或加重。经治疗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部分自然缓解。慢性咳嗽有时是儿童哮喘的唯一症状,即咳嗽变异性哮喘。严重病例,可表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和语言不连贯。如完全不能说话或意识丧失,则为哮喘危急状态,可迅即危及生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
体征:典型体征是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严重患儿可出现呼吸浅快、紫绀、三凹征,两肺广泛哮鸣音。如呼吸音遥远或听不到哮鸣音,则提示气道严重阻塞,应引起足够重视。循环系统体征包括心动过速和奇脉。
实验室检查:
1.胸部X线检查:均应摄胸部X线片以除外肺实质病变、先天性异常、异物征象等。哮喘急性发作时胸片可正常、或有肺气肿、支气管周围间质浸润剂肺不张。偶见气胸、纵膈气肿。
2.肺功能检测:肺功能测定有助于确诊哮喘,也是评估哮喘病情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可选择支气管激发试验测定气道反应性,对于FEV1<正常预计值70%的疑似哮喘患儿,选择支气管舒张试验评估气流受限的可逆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均有助于确诊哮喘。
                         3.过敏状态检测:吸入变应原致敏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早期食物致敏可增加吸入变应原致敏的危险性,并可预测持续性哮喘的发生。因此,对于所有反复喘息怀疑哮喘的儿童,尤其无法配合进行肺功能检测的学龄前儿童,均推荐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测定,以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也有利于了解导致哮喘发生和加重的个体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确定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
              4.气道无创炎症指标检测:痰或诱导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等,可作为哮喘气道炎症指标。虽然目前尚无前瞻性研究证实这些无创炎症指标在儿童哮喘诊断中的确切价值,但这些指标的监测有助于评估哮喘的控制水平和制定最佳哮喘治疗方案。
临床诊断:
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 (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原因之一,以咳嗽为惟一或主要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
       (1)咳嗽持续>4周,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重,以干咳为主;
(2)临床上无感染征象,或经较长时间抗生素治疗无效;
(3)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有效;
(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和(或)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6)个人或一、二级亲属特应性疾病史,或变应原检测阳性。 以上1~4项为诊断基本条件。
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
 1.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和自然病程:喘息在学龄前儿童是非常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
可将5岁以下儿童喘息分成3种临床表型:
  (1)早期一过性喘息:多见于早产和父母吸烟者,喘息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导致肺的发育延迟所致,年龄的增长使肺的发育逐渐成熟,大多数患儿在生后3岁之内喘息逐渐消失。
  (2)早期起病的持续性喘息(指3岁前起病):患儿主要表现为与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的反复喘息,本人无特应症表现,也无家族过敏性疾病史。喘息症状一般持续至学龄期,部分患儿在12岁时仍然有症状。小于2岁的儿童,喘息发作的原因通常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有关,2岁以上的儿童,往往与鼻病毒等其他病毒感染有关。
  (3)迟发性喘息/哮喘:这些儿童有典型的特应症背景,往往伴有湿疹,哮喘症状常迁延持续至成人期,气道有典型的哮喘病理特征。 但是应该注意,第1、2种类型的儿童喘息只能通过回顾性分析才能做出鉴别。儿童喘息的早期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因此不宜在对患者进行初始治疗时即进行如此分类。
  2.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评估:80%以上的哮喘起始于3岁前,具有肺功能损害的持续性哮喘患者,其肺功能损害往往开始于学龄前期,因此从喘息的学龄前儿童中把可能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患儿识别出来进行有效早期干预是必要的。
  但是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检测方法和指标,可用于对学龄前喘息儿童作出哮喘的确定诊断。
  喘息儿童如具有以下临床症状特点时高度提示哮喘的诊断:
  (1)多于每月1次的频繁发作性喘息;(2)活动诱发的咳嗽或喘息;(3)非病毒感染导致的间歇性夜间咳嗽;(4)喘息症状持续至3岁以后。
  3.哮喘预测指数:能有效地用于预测3岁内喘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危险性。在过去1年喘息≥4次,具有1项主要危险因素或2项次要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
  (1)父母有哮喘病史;(2)经医生诊断为特应性皮炎;(3)有吸入变应原致敏的依据。
  次要危险因素包括:
  (1)有食物变应原致敏的依据;(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4%;(3)与感冒无关的喘息。
  如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建议按哮喘规范治疗。 尽管存在过度治疗的可能性,但与使用抗生素相比,抗哮喘药物治疗能明显减轻学龄前儿童喘息发作的严重程度和缩短喘息时间。因此,对于反复喘息而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学龄前儿童建议使用抗哮喘药物诊断性治疗2~6周后进行再评估。必须强调,学龄前喘息儿童大部分预后良好,其哮喘样症状随年龄增长可能自然缓解。因此,对这些患儿必须定期(3~6个月)重新评估以判断是否需要继续抗哮喘治疗。
疾病的分级及分期:哮喘可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acute exacerbation)、慢性持续期(chronic persistent)和临床缓解期(clinical remission)。急性发作期是指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慢性持续期是指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临床缓解期系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哮喘的分级包括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哮喘控制水平分级和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1.病情严重程度的分级: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主要用于初次诊断和既往虽被诊断但尚未按哮喘规范治疗的患儿,作为制定起始治疗方案级别的依据。
  2.控制水平的分级:哮喘控制水平分级用于评估已规范治疗的哮喘患儿是否达到哮喘治疗目标及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以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以哮喘控制水平为主导的哮喘长期治疗方案可使患者得到更充分的治疗,使大多数哮喘患者达到临床控制(表2)。
  3.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哮喘急性发作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其起病缓急和病情轻重不一,可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出现,偶尔可在数分钟内即危及生命,故应对病情作出正确评估,以便给予及时有效的紧急治疗。
治疗的目标:(1)达到并维持症状的控制;(2)维持正常活动,包括运动能力;(3)使肺功能水平尽量接近正常;(4)预防哮喘急性发作;(5)避免因哮喘药物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6)预防哮喘导致的死亡。
防治原则:哮喘控制治疗应越早越好。要坚持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包括:
(1)急性发作期:快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治疗;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防止症状加重和预防复发,如避免触发因素、抗炎、降低气道高反应性、防止气道重塑,并做好自我管理。注重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不可忽视非药物治疗如哮喘防治教育、变应原回避、患儿心理问题的处理、生命质量的提高、药物经济学等诸方面在哮喘长期管理中的作用。
最佳治疗方案:
  1、传统疗法。儿童哮喘患者在进行治疗时,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比较单一,而且药物也是固定的,这样造成了一定局限性。不仅没有使疾病得到治愈,反而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依赖性。
 2、因病施治,是儿童哮喘的最佳治疗方法之一。邵有港指出,想要很好的治疗这种疾病,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病原因来进行治疗,并“量身定做”一套个体化的治疗方法。
  3、掌握患者的生理特点。由于儿童肺系比较娇嫩,肺肾常不足,易感外邪;元阴未充,阳火易动,阳气柔弱,不耐风寒;稚阴稚阳体,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儿童哮喘患者在进行治疗时,用药要轻灵,防止太过。
  4、在儿童哮喘的最佳治疗方法中,BA-生物克喘免疫疗法是一种纯中医的方法。该治疗方法是采用免疫力调节平衡进行治疗,全面调理脏腑状态,解除发病机制,改善过敏体质,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长期治疗方案:
  根据年龄分为5岁及以上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和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从第2级到第5级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儿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表1),选择第2级、第3级或第4级治疗方案。在各级治疗中,每1~3个月审核1次治疗方案,根据病情控制情况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如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直至确定维持哮喘控制的最小剂量。如部分控制,可考虑升级治疗以达到控制。但升级治疗之前首先要检查患儿吸药技术、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变应原回避和其他触发因素等情况。如未控制,升级或越级治疗直至达到控制。
≥5岁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
  在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中,除每日规则地使用控制治疗药物外,根据病情按需使用缓解药物。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目前最有效的缓解药物,是所有年龄儿童急性哮喘的首选治疗药物,通常情况下1 d内不应超过3~4次。亦可以选择联合吸人抗胆碱能药物作为缓解药物。5岁及以上儿童如果使用含有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单一吸入剂进行治疗时,可作为控制和缓解药物应用。
  1.5岁及以上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图1):我国地域广,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联合治疗方法的选择除了考虑疗效外,还需要同时考虑地区、经济的差异。必须强调,任何年龄都不应将吸人型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作为单药治疗,只能在使用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时作为联合治疗使用。
  2.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图2):对于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长期治疗,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ICS,对于大多数患儿推荐使用低剂量ICS(第2级)作为初始控制治疗。如果低剂量ICS不能控制症状,增加ICS剂量是最佳选择。无法应用或不愿使用ICS、或伴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可选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口服缓释茶碱在5岁以下儿童哮喘长期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临床不应完全摒弃该药的使用,但是茶碱的疗效不如低剂量ICS,而不良反应却更显著。LABA或联合制剂尚未在5岁以下儿童中进行充分的研究。
急性发作期治疗:
  主要根据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及对初始治疗措施的反应,在原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医院治疗流程见[附件1)。
  如哮喘急性发作经合理应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哮喘缓解药物治疗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称为哮喘危重状态(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maticus)。如支气管阻塞未及时得到缓解,可迅速发展为呼吸衰竭,直接威胁生命,此时称之为危及生命的哮喘发作(1ife threatening asthma)。对任何危重哮喘患儿应置于良好的医疗环境中,供氧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0.92~0.95以上,进行心肺监护,监测血气分析和通气功能,对未作气管插管者,禁用镇静剂。
  1.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氧驱动(氧气流量6~8L/min)或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第1小时可每20分钟1次,以后根据病情每1~4小时重复吸人治疗;药物剂量:每次吸人沙丁胺醇2.5~5mg或特布他林(Terbutalin)5~10mg。如无雾化吸人器,可使用压力型定量气雾剂(pMDI)经储雾罐吸药,每次单剂喷药,连用4~10喷,用药间隔与雾化吸入方法相同。 如无条件使用吸入型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可使用肾上腺素皮下注射,但应加强临床观察,预防心血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剂量:每次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01ml/kg,最大剂量不超过0.3ml。必要时可每20分钟1次,但不可超过3次。 经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要静脉应用β2受体激动剂。药物剂量:沙丁胺醇15μg/kg缓慢静脉注射,持续10min以上;病情严重需静脉维持滴注时剂量为1~2μg/(kg.min)[≤5μg/(kg.min)]。静脉应用β2受体激动剂时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和低钾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使用时要严格掌握指征及剂量,并作必要的心电图、血气及电解质等监护。
  2.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重症哮喘发作的一线药物,早期使用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度,给药后3~4 h即可显示明显的疗效。药物剂量:口服泼尼松1~2mg/(kg.d)。重症患儿可静脉注射琥珀酸氢化可的松5~10mg/(kg.次),或甲泼尼龙1~2mg/(kg.次),根据病情可间隔4~8h重复使用。 大剂量ICS对儿童哮喘发作的治疗有一定帮助,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悬液1mg/次,每6~8小时用1次。但病情严重时不能以吸人治疗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3.抗胆碱药:是儿童危重哮喘联合治疗的组成部分,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确立,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反应不佳的重症者应尽早联合使用。药物剂量:异丙托溴铵每次250~500μg,加入β2受体激动剂溶液作雾化吸入,间隔时间同吸入β2受体激动剂。
  4.氨茶碱:静脉滴注氨茶碱可作为儿童危重哮喘附加治疗的选择。药物剂量:负荷量4~6mg/kg(≤250mg),缓慢静脉滴注20~30 min,继之根据年龄持续滴注维持剂量0.7~1 mg/(kg.h),如已用口服氨茶碱者,直接使用维持剂量持续静脉滴注。亦可采用间歇给药方法,每6~8小时缓慢静脉滴注4~6mg/kg。
  5.硫酸镁:有助于危重哮喘症状的缓解,安全性良好。药物剂量:25~40mg/(kg.d)(≤2 g/d),分1~2次,加入10%葡萄糖溶液20ml缓慢静脉滴注(20min以上),酌情使用1~3 d。 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面色潮红、恶心等,通常在药物输注时发生。如过量可静注10%葡萄糖酸钙拮抗。
  儿童哮喘危重状态经氧疗、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等治疗后病情继续恶化者,应及时给予辅助机械通气治疗。
临床缓解期的处理:
  为了巩固疗效,维持患儿病情长期稳定,提高其生命质量,应加强临床缓解期的处理。
  1.鼓励患儿坚持每日定时测量PEF、监测病情变化、记录哮喘日记。
  2.注意有无哮喘发作先兆,如咳嗽、气促、胸闷等,一旦出现应及时使用应急药物以减轻哮喘发作症状。
  3.病情缓解后应继续使用长期控制药物,如使用最低有效维持量的ICS等。
  4.控制治疗的剂量调整和疗程:单用中高剂量ICS者,尝试在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3个月后剂量减少50%。单用低剂量ICS能达到控制时,可改用每天1次给药。联合使用ICS和LABA者,先减少ICS约50%,直至达到低剂量ICS才考虑停用LABA。如使用最低剂量ICS患儿的哮喘能维持控制,并且1年内无症状反复,可考虑停药。有相当比例的5岁以下患儿哮喘症状会自然缓解,因此对此年龄儿童的控制治疗方案,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评估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5.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包括了解诱因和以往发作规律,与患儿及家长共同研究,提出并采取一切必要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防止哮喘发作、保持病情长期控制和稳定。
  6.并存疾病治疗:70%~80%哮喘儿童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有的患儿并存鼻窦炎及胃食管反流等。这些共存疾病可影响哮喘的控制,需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祝愿小江医考的家人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作者: 淡然    时间: 2017-11-13 17:05
加入小江医考执考无忧!
作者: 努力学习    时间: 2017-11-13 19:37
感谢分享,辛苦了




欢迎光临 小江医考网 (http://www.xiaojiangjiaoyu.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