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然 发表于 2017-11-18 18:50:01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及其特征


存在主义心理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和精神分析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和理论。严格地讲,存在主义心理学并不能称之为“流派”,而只能称之为心理学中的一种倾向或运动。因为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它的目的并非是抛弃现代心理学中的各种倾向和方法,而是通过引人新的课题和方法补充现代心理学”。[1]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崛起引起了西方心理学界的关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对它采取,“简单的承认或拒绝态度是不明智的”。[2]本文试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存在主义心理学进行考察和分析。

一、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历史渊源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最大弊端在于脱离了现代社会的生活实际。因此心理学家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当代人普遍存在的空虚、孤独、焦虑、自我陌生和自我疏离等病态心理。在这方面,丹麦哲学家基尔凯郭尔的思想给他们以深刻启示。基尔凯郭尔是以反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起家的,他的哲学的主要特点在于以主观唯心主义反对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用非理性主义反对黑格尔的理性主义,用相对主义来取代黑格尔的辩证法。

基尔凯郭尔对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第一个贡献是“作为关系的真理”(truth-as-relation-ship)的概念,他从相对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真实存在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客观的、实在的,而是同主体处在一定关系中、不能脱离主体而存在的。换句话说。判断一事物是否是真实的,不是从客观的角度考察其是否存在,而是从主观的角度看其是否同个人发生一定关系,是否为个人所体验,主体决不能同他所观察到的客体相分离,存在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这一论点对心理学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真实存在的东西并不仅仅是外部的客体,也包括人的主观世界,即人的各种心理体验。传统上,行为主义心理学放弃探索人的主观意识,仅把可观察、共证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使得心理学变成了“没有头脑的心理学”。而基尔凯郭尔的观点力图说明主观体验也是真实的,主观现实也可以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次,所谓的“真实或不真实不是指客观存在,而是指有没有同个人建立一定关系,或者说有没有对个人产生影响,这就告诉心理学家影响人的心理的并不一定都是客观上存在的东西。存在于主观意识中,例如想象中存在的事物也可以对人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这一点在心理治疗中特别重要,对治疗专家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握哪些经验导致了病人的症状。而不是去验证那些经验是否真实。

基尔凯郭尔对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第二个贡献是对焦虑的论述。在基尔凯郭尔看来。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并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却使十九世纪的人们对剧烈的时代变迁无所适从,导致焦虑的产生。这是焦虑产生的社会原因。就个体方面来说,“焦虑是个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现象。”[3]当面临新的选择时,由于可供选择的途径或方法多种多样,且不了解未来的真实情况,因而必然导致焦虑的体验,但焦虑对个人来说并非坏事,焦虑使得人担负起选择的责任,从而摆脱焦虑带来的心理痛苦,也只有那些不怕焦虑,敢于承担选择的责任的人,才能真正摆脱焦虑。

基尔凯郭尔的焦虑观给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以很大影响。他们认为,基尔凯郭尔的理论一方面告诉人们应从当代社会价值观的分裂与崩溃中寻求焦虑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告诉人们在面临焦虑时,应采取何种态度。受基尔凯郭尔的影响,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在医治当代西方人的“存在丧失症”时,采用“在焦虑中打滚的方法”(即多次、反复体验焦虑),鼓励病人勇敢地面对焦虑,接受焦虑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勇敢地承担起选择的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把马克思也视为基尔凯郭尔之后的存在主义者,并把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所阐述的异化劳动理论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理论之一。正如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所说的:“基尔凯郭尔和他之后的存在主义者叔本华、马克思既反对把人仅仅看作为主体,又反对把人当作可控制、操纵的客体。”[4]另一位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也曾说过。“马克思在他早期存在主义的观点中阐述了人同自己与他人异化的思想,这给我深刻启迪,我发现他的异化观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代人的空虚与焦虑。”[5]克思在《手稿》中的确论述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异化劳动问题。阐述了异化劳动的四个方面的含义:劳动同自己产品相异化;劳动者同其自身活动相异化;人同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的异化。但是,马克思的出发点是试图通过揭示异化劳动的本质去批判私有制,揭示异化劳动同私有制的联系,进而由此得出否定私有制的明确结论,即“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6]而存在主义者的着眼点在于异化所带来的心理危害,至于异化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则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并不能被称为“早期的存在主义者”,异化劳动理论也不能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先驱理沦之一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曾给了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以很大影响。有些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甚至认为精神也是广义存在主义运动的一个分支。美国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罗洛·梅曾说过,“在某种意义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同样是广义存在主义运动的一种表现。弗洛伊德处在十九世纪对人的本质探索的最前沿,他发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为本质论的思维方式所压抑的非理性的、动力的无意识心理成份。弗洛伊德试图把人类行为的非理性源泉纳入科学的研究领域。[7]但是,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并不赞成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观点,更不同意弗洛伊德的心理决定论。在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看来,现代人并不感到本能的压抑。那种认为人的行为不变地受到性本能和早期经验的限制的观点,已无法解释当代人的空虚、孤独、自我陌生等病态的百吞理特征,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许多精神分析学者转向存在主义,接受存在主义的观点为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最终形成了存在分析。亦即我们上面所说的存在主义心理学。



二、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人的存在

人的存在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这一概念是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从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那里承袭而来的。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存在既不是人的某一性质,也不象弗洛伊德的“自我”或荣格的“阿尼玛”那样,是精神的一部分。相反,人的存在指的是人的整体,包含主观和客观,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在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看来,人的存在是难以用语言描绘的。个人的存在纯属个人之事,谁也无法了解他人是怎样存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个人的存在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人必须承担选择的责任和后果,任何逃避选择的行为都有损于自书。的存在。“心理治疗的目的,是使病人重新经验他的存在是真实的,使他更充实地体会到扭、自已的存在……反之,精神病患者的症状乃是由于他对自己的存在开始感觉暖昧,故而易于受外界的影响,对自己的行为逐渐失去控制。因此,心理治疗专家的任务,是增强病人自己的自我存在的意识。”[8]很显然,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为了走哲学上的第三条道路,力图把作为基础概念的“存在”说成是非物质、非精神、超越了主客观两分法的一种概念。但是,当他们把“目我”作为存在的核心时,表现出“存在”这一概念主要指人的精神或意识的存在,这就暴露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唯心主义本质。

(二)存在的三个世界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态的存在有三个相互依存的方面,即组成生理和物理环境的内部和外部世界,或称周围世界由他人组成的人际世界以及人与自我和自我价值所体现的,潜能的自我内在世界。

周围世界由无数客体所组成,它是一个物的世界,除了自然环境外,还包括生理的内在环境和生理需求、本能、驱力等。这一世界的存在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人际世界是人所存在的第二个世界,这一世界是人所特有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动物只有“环境”而没有世界。因为“世界”包含了处于其中的人际关系的意义结构。但是不能把人际世界理解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也不能理解为集体意识,更不能把人际世界同各种各样的社会决定论相混淆。

自我内在世界在当代心理学中是最不受重视,或者说几乎被忽视的一个领域。这二世界是人类独有的自我意识世界,它在精确地判断我在做什么、厌恶什么、需要什么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上述三个世界息息相关、互为条件,人同时存在于物-人-己三个世界中。它们不是分属三个不同的世界,而是人的三种存在方式。因此,若仅仅强调其中之一,而忽视甚至放弃其他两种存在方式,则会妨碍人们对自我真实面目的理解。

较之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存在主义心理学关于存在的三个世界的观点前进了一步。因为经典精神分析仅注意到人的周围世界,而周围世界实际上是人的自然。“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9]因此,自然性的周围世界并不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新精神分析注意到经典精神分析的不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继承了这一观点,把人际世界作为存在的方式之一开始注意到人的社会关系对人的影响。但是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这种观点是有缺陷的,因为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所说的人际世界,主要是指一般性的人际关系,并不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再者。影响人们的社会关系有多种多样,并不仅仅是人际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初,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物质生产关系、阶级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都对入产生影响,而且产生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存在主义心理学较之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高明之处在于,它把自我内在世界列为人的存在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掘了自我意识对人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但是。人的自觉能动性下仅表现在能在观念上反映世界,更重要的是能在实践上创造世界。“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的复现自己,而且能动的、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11]存在主义心理学只注意到人可在自我。意识水平上复现自身。忽观了现实和实践上复现自身,因而这种把自我内在世界作为人的本质存在的观点也是不足取的。

(三)存在的基本特点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存在有许多基本特点,这垄持点是存在本身所固有的。在这些特点中,最重要的是空间性和暂时性、分享与参与,以及焦虑和内疚。

空间性和暂时性(Spatiality and temporality)。所谓的空阅性,并非指物理的空间特性,而是指心理的空间特性。此时此刻,远在千里的朋友可能比隔壁的领域更接近我,因为我此时的心理活动指向我的朋友而没有指向我的邻居。心理活动的指向和所指向事物的清晰度构成了存在的空间特性的基本特征。暂时性是时间系列的一个特性。但这里所谈的时间并非是钟表上的时间,而是心理上的时间。因为时间对人来说总是从事某种活动的时间或消磨的时间,钟表上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而心理上的时间却可因对象的意义而延长或缩短。人的存在既然是暂时的、短促的。那么就可以做有意义的事而使得生命相对得到延长。

分享与参与(Participation)。存在主义心理学有时被一些人指责为是唯我论,因为主张把个体放在自我意识的内在世界中,而不了解他人所生活的世界。他们认为这种指责是对其理论的歪曲或误解,并重申人的存在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与他人共同存在于同一生活环境中,与他人分享这一世界。除了在某些病理条件下,人的存在决不是孤独或私有的,而是参与到这个世界中去,与他人共同分享这一世界的。

焦虑与内疚((anxiety and guilt)。人的存在常面临着各种威胁,焦虑是个体对威胁他的存在的反映。这里所说的威胁,可能与危及个人生存的因素有关,如疾病、灾难、死亡等等。但也可能与生命有同等价值的信念有关,如名誉、地位、自尊、求知、事业等等。只要个人主观上认为某个价值受到威胁。人就足以产生极度的焦虑体验。同焦虑一样,内疚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每个人在“做什么”与“能够做什么”之间有一条鸿沟存在。换句话说,理想与现实、完美与缺憾,在我想做什么和实际做什么之间的这条鸿沟,是人类产生内疚的源泉。在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看来,由于焦虑和内疚是人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情绪体验,故此成为人的存在的一个基本特点,以上有关存在、存在的方式和存在的特点,实际上是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这些论述的根本错误在在于离开了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来解释人的本质,把人当作是抽象的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在探索人的本质时,应该“不是从人出发,而是从一定的社会经济出发。”[12]这是研究人的本质的出发点。

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文中曾指出:“如果这是一个生活在不论那种社会形式中的人……那么出发点是,应该具有社会人的一定性质,即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一定性质。因为在这里,生产,即他获取生活资料的过程。已经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性质。”[13]这就告诉我们应该从分析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人们之间的物质的社会关系出发。才能具体地理解人存在主义心理学恰恰忽视了这一点,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历史唯心主义。



三、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历史特征

(一)非理性主义特征

人类的理性曾经促进科学技太发展,但片面强调理性的唯理性主义思潮却引导人们重视对外部世界的统治。而人本身存在的意义却没有得到说明,使人的情感、意志等内心生活领域受到忽视。面对这种情形,非理性主义思潮可以说是一种矫枉过正。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非理性主义特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他们强调非理性的存在。在他们看来,人的存在是不遵循任何理性逻辑,也无规可循,因而是无法描绘的。其次,片面强调人的自由选择能力。而这种能力本质上指的是意志的自由。再次,反对任何理论、假设和臆想主张对经验和行为进行现象学的研究。

(二)反社会特征

心变态、人格异常,是临床心理学所关心的主要问题。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深化、激化,战争频繁,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心理变态现象变得格外触目。在这种条件下,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抗议导致心理异常的社会条件,要求尊重个人的命运、个人价值和个人内在主活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由于他们的阶级局限性,使他们不能对社会现状及其根源作出科学的具体分析,反而把人格异常的原因归咎于社会本身,表现出一种反社会的倾向。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这种反社会倾向主要表现在区分“真实的存在“(authentic)和“非真实的存在”。所谓“真实的存在”意指个人坚持自己的独立性,不屈从于社会风俗和习惯的压力。坚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所谓非真实的存在是指在日常生活领域中,个人失去了一切自由,失去了一切个性特点,失去了一切独立生活的领域,仅仅按照社会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准则,象一切人那样地生活。由于社会剥夺了他的一切自由选择的可能,这种人的生活是不充实的,充满了空虚与孤独,个人只能简单地顺应社会。把一切交给异己的社会力量,个人存在的价值也就由此而丧失了。

存在主义心理学家指出病态心理的社会原因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他们不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中探求根源,而是把导致病态心理的社会原因归咎于社会本身,以为这种现象为一切社会所共有,从而提出反对一切社会的笼统主张,这又陷人了唯心史观的泥坑。

(三)哲学性特征

存在主义心理学深受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的影响,其理论处处显露出主观、思辨等哲学特征。如果我们不了解其目的在于为心理治疗奠定理论基础,_就很有可能把存在主义心理学当作某种哲学流派。存在主义心理学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思辨性,哲学性特征并不是偶然的。心理学白独立以来,一直存在一种反哲学的倾向。这种倾向从冯特开始,由行为主义者所继承,至今在美国心理学界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但自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心理学中有一股回归哲学的倾向。一部分心理学工作者认为没有人能逃避哲学,问题仅在于有意还是无意地运用哲学,或运用好的哲学或坏的哲学,含糊的哲学和清楚哲学,任何一种拒绝哲学的人本身就在实践着一种哲学。[14]这部分心理学家认为,如果说过去心理学的独立曾依赖它同哲学的分离,那么今日心理学的进步将依赖它同哲学的联系。存在主义心理学是代表上述倾向的思想潮流之一。虽然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接受哲学方法论的指导,想避开哲学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味太浓,以致若切去心理治疗部分,就成了赤裸裸的哲学理论,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哲学性的特征。

(四)人本主义特征

强调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近代心理学中的非人化倾向,是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又一特征。其表现为:1、既反对精神分析主张的人受本能冲动和生理需求支配的观点,又反对行为主义以所谓的客观方法研究客观的行为的主张。2、强调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人的存在,反对对人的存在进行琐碎的研究。3、他们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有助于人类对生活意义的探索。把摆脱人的焦虑、孤独、空虚等痛苦的情绪体验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这些都表现出明显的人本主义特征。正是由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这一特征,使得存在主义心理学成为广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也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富有特色的理论之一。

                               祝愿小江医考的家人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

淡然 发表于 2017-11-18 18:50:19

加入小江,执考无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存在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及其特征